一、碳酸锰热分解法(工业主流工艺)1. 工艺原理碳酸锰(MnCO₃)在惰性气氛中加热分解,生成一氧化锰和二氧化碳:MnCO₃ → MnO + CO₂↑反应温度需控制在 300~600℃,避免高温下 MnO 被进一步氧化为 Mn₃O₄或 Mn₂O₃。2. 工艺流程(1)原料制备与预处理锰矿提纯:选取高品位碳酸锰矿(MnCO₃含量 > 90%),粉碎至 80~200 目,通过磁选或浮选去除 Fe...
一、高温烧结场景:NiO 陶瓷制备防变黑工艺1. 原料预处理阶段原料纯度控制:选用纯度≥99.9% 的 NiO 粉末(杂质 Fe、Co 含量<50ppm),避免低价金属离子引发晶格缺陷。助剂掺杂工艺:按质量比 1-3% 称取 MgO 粉末(粒径<1μm),与 NiO 粉末混合,采用行星球磨机(转速 300rpm,球料比 10:1,无水乙醇介质)球磨 4 小时,形成均匀固溶体前驱体。2. 成型...
一、高温环境下的防变黑措施1. 控制气氛与温度惰性气氛保护:在高温处理(如烧结、煅烧)时,通入惰性气体(如氮气、氩气)隔绝空气,避免还原性气体(H₂、CO)接触。若必须在氧化性气氛中操作,可控制氧气分压(如通入含一定湿度的空气),抑制 Ni²⁺的还原或晶格氧的流失。温度阈值控制:避免温度超过 NiO 的晶格稳定上限(通常建议低于 600℃),若需高温(如制备陶瓷材料),可采用梯度升温 + 短...
高温还原反应:当氧化镍被加热到较高温度(尤其是在还原性气氛中,如氢气、一氧化碳或碳存在时),部分 Ni²⁺会被还原为低价态的镍离子(如 Ni⁺),甚至金属镍(Ni⁰)金属镍颗粒呈黑色,分散在氧化镍基体中时,会使整体颜色变黑。晶格缺陷的影响:高温下,晶格中的氧离子可能脱离形成氧空位,镍离子为保持电荷平衡,会出现价态混合(Ni²⁺和 Ni³⁺共存),导致晶体对光的吸收范围扩展,呈现黑色。杂质或合...
氢氧化镍是一种绿色晶体或无定形粉末,难溶于水,溶于酸和氨水。加热至 230℃时分解为氧化镍和水。是制备镍镉电池、镍氢电池等碱性蓄电池的关键材料,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,其性能对电池的容量、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等有重要影响。用于镀镍工艺,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、致密的镍镀层,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、耐磨性和装饰性。是制取其他镍盐的重要原料,通过与不同的酸反应,可以制备出硫酸镍、硝酸镍、氯化镍等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