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氧化锰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发表时间:2025-06-09 16:34 一、在锂离子电池(LIBs)中的应用 1. 作为负极材料 储锂机制:通过与锂离子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,实现锂离子存储,理论比容量较高(约 756 mAh/g),远超传统石墨负极(372 mAh/g)。 优势:成本低、环境友好,且锰元素储量丰富。 挑战与改进: 体积膨胀问题(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约 200%),导致电极结构粉化、循环稳定性下降。 解决策略: 与碳材料复合(如石墨烯、碳纳米管),利用碳的柔韧性缓冲体积膨胀,同时提升导电性。 设计纳米结构(如纳米颗粒、多孔纳米线),缩短离子扩散路径,提高循环寿命。 2. 作为正极材料的改性添加剂 少量 MnO 添加到正极材料(如 LiCoO₂、LiNiMnCoO₂)中,可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界面相容性,抑制电解液分解,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。 二、在钠离子电池(SIBs)中的应用 1. 负极材料 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,传统石墨负极储钠容量低,而 MnO 通过类似储锂的转化反应储钠,理论比容量可达 629 mAh/g,是潜在的高容量负极材料。 关键问题:钠离子嵌入 / 脱出过程中体积膨胀更显著,需通过纳米化、碳包覆或构建复合结构(如 MnO@C 核壳结构)提升循环稳定性。 三、在锂硫电池(Li-S 电池)中的应用 1. 硫正极的改性剂 Li-S 电池中,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会导致容量衰减。MnO 的极性表面对多硫化锂有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(通过 Mn-O 键与多硫化物中的 S²⁻/Sₙ²⁻结合),可抑制穿梭效应,提升电池库伦效率和循环寿命。 应用形式:将 MnO 负载于硫正极或隔膜上,形成 “化学屏障”,减少多硫化锂流失。 四、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1. 电解质界面修饰 在固态电解质(如硫化物、氧化物)与电极的界面处引入 MnO 纳米层,可降低界面阻抗,改善离子传输动力学,同时抑制锂枝晶生长(利用 MnO 的离子筛分作用和机械支撑性)。 五、在其他电池体系中的潜在应用 1. 锂空气电池(Li-O₂电池) MnO 可作为催化剂,促进氧还原反应(ORR)和氧析出反应(OER)的动力学过程,提升电池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。 2. 超级电容器(伪电容材料) 利用 MnO 在电解液中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(如 Mn²⁺/Mn³⁺/Mn⁴⁺价态变化)产生法拉第赝电容,比电容可达数百 F/g,可用于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。 下一篇一氧化锰制备
|